Sitemap    Baidunews
古诗文网,古诗三百首、经典古诗、古诗词
分类:古诗文 / 诗人大全 / 古诗词 / 古诗名句 / 古诗大全 /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唐代古诗

唐代古诗


晚泊浔阳望庐山


2022-09-24 15:14:36 唐代古诗


作者 朝代 名句
孟浩然 唐代古诗 挂席几千里,名都未逢。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因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称为“王”。

晚泊浔阳望庐山原文

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
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
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
东林精舍近,暮空钟。

晚泊浔阳望庐山翻译

翻译
经过了几千里江上扬帆,竟然都没遇到一座名山。
在浔阳城外泊了船,才看到香炉峰非同一般。
曾读过慧远公的小传,其尘外之踪永使怀念。
东林精舍虽然近在眼前,却徒然听到传来的钟声。

注释
得阳:江州治所,今江西省九江市。
挂席:张帆。
郭:外城。
远公传:梁代·释慧皎《高僧传》有东晋东林寺慧远法师的传记。
尘外踪:谢灵运《田南村园激流植授》:“唯开蒋生径,永怀求羊踪。”
东林精舍:即东林寺,在庐山峪岭北。精舍,僧所居。

晚泊浔阳望庐山诗意

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没有遇到。
泊船浔阳城,开始看见香炉峰。
曾经读过远公传,永怀尘外跟踪。
东林精舍附近,一天晚上空闻钟。
* 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AI),仅供参考

晚泊浔阳望庐山创作背景

开元二十一年(733),诗人孟浩然漫吴越之后,在还乡路上,途经九江时,晚泊浔阳,眺望庐所发古幽之作。

晚泊浔阳望庐山赏析

  这首《《晚泊浔阳望庐山》孟浩然 古诗》,一开篇便是“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淡笔轻轻挥洒,勾勒出一片宽广的大自然,不精雕细刻个别景物,却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余地。们仿佛看到诗人的轻舟,掠过千里烟波江上的无数青山。诗的起势高远。而且“名山都未逢”,又将诗人对于名山的热烈向往之情充分地抒写出来了。接着,“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只“始见”二字轻轻点染,就描摹出诗人举头见到庐山在眼前突兀而起的惊喜神态。这四句如行云流水,一气直下,空灵之笔叙事;感情却从“都未逢”、“始见”等平淡字眼含蓄地透露。

  上半首是从眼中所见直写“望”庐山之意,下半首则是从意中所想透出“望”字神情。面对着香炉峰上烟云缭绕,诗人的思绪也随之飘忽。他想起了曾经在香炉峰麓建造“东林精舍”,带领徒众“同修净业”的高僧慧远。他读过慧远的传记,深深地倾慕与怀念这位高僧弃绝尘俗的幽踪。此刻,东林精舍就在眼前,而远公早作了古人,诗人因此而感到惆怅和感伤。诗的末尾,写夕照中从东林寺传来一阵悠扬的钟声。把诗人惆怅、怀念的感情抒写得更为深远。山寺都是朝暮鸣钟,“日暮”是“闻钟”的时间,“闻钟”又渲染了“日暮”的气氛。日暮闻钟,带给人忧郁感和神秘感。而“空”字,表明高僧已逝,钟声空闻,从而传达出诗人的怀念、惆怅等复杂的感情。后四句字面上没有出现“望”字,但诗人遐想高僧和聆听暮钟,却透露出了“望”意。

  其实所谓“韵”和“神韵”,就是指诗人用平淡自然的语言和高度传神的笔法写景抒情罢了。由于笔墨疏淡,景物在若有若无,若隐若现之间,却蕴藏着丰富悠远的情思,余味无穷。王士祯等人推崇这首诗有“神韵”,足当“逸品”,“一片空灵”,主要是欣赏孟浩然诗的“清空”、“古淡”的韵致。这首诗流露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倾羡,企图超脱尘世的思想;在艺术上,诗人简淡的文字传出景物和人物的风神,表现丰富的情意,给人言简意赅、语淡味醇、意境清远、韵致流溢的感受。

  纵观全诗,气势不凡,色彩清幽素淡,神韵自然贯通,诗人用“晚泊浔阳”的所见、所闻、所思,表了对隐逸生活的追慕。

晚泊浔阳望庐山拼音

guà xí jǐ qiān lǐ, míng shān dōu wèi féng.
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
pō zhōu xún yáng guō, shǐ jiàn xiāng lú fēng.
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
cháng dú yuǎn gōng chuán, yǒng huái chén wài zōng.
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
dōng lín jīng shè jìn, rì mù kōng wén zhōng.
东林精舍近,暮空钟。



古诗文网     蜀ICP备2022020292号-6    www.chinazhtm.cn      Sitemap    Baidunews
法律声明:如有侵权,请告知网站管理员我们会在30个工作日内处理。E_mail:ybzzkj  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