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map    Baidunews
古诗文网,古诗三百首、经典古诗、古诗词
分类:古诗文 / 诗人大全 / 古诗词 / 古诗名句 / 古诗大全 /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唐代古诗

唐代古诗


夜下征虏亭


2022-09-24 15:14:36 唐代古诗


作者 朝代 名句
李白 唐代古诗 船下广陵去,征虏亭。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被后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绵州。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集》传世。762年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夜下征虏亭原文

船下广陵去,明征虏亭。
花如绣颊,江火流萤。

夜下征虏亭翻译

翻译
小舟朝广陵驶去,明月照着征虏亭。远望山花如美丽的绣颊,江上渔火像点点的流萤。

注释
⑴征虏亭:东晋时征虏将军谢石所建,故址在今江苏省南京市南郊。此诗题下原注:”《丹阳记》:亭是太安中征虏将军谢安所立,因以为名。“据《晋·谢安传》等史料,谢安从未有过征虏将军的封号,这里“谢安”应是“谢石”之误。
⑵广陵:郡名,在今江苏省扬州市一带。
⑶绣颊(jiá):涂过胭脂的女面颊,色如锦绣,因称绣颊。亦称“绣面”,或“花面”。一说绣颊疑为批颊,即戴胜鸟。这里借喻岸上花的娇艳。
⑷江火:江上的渔火。江,咸本、玉本、本、朱本俱作”红“。刘本注云:江,今本作红,江字为胜。流萤:动的萤虫。

夜下征虏亭诗意

船下广陵去,明征虏亭。
山花如锦绣脸颊,江火像流萤。
* 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AI),仅供参考

夜下征虏亭创作背景

据《建康志》记载,征虏亭在石头坞,建于东晋,是金陵的一大名胜。此亭居山临江,风景佳丽。李白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暮春由此登舟,往广陵,即兴写下此

夜下征虏亭赏析

  此诗开头“船下广陵去,月明征虏亭”两句写诗人坐在小舟上回首仰望征虏亭,只见那高高的古亭在月光映照下,格外轮廓分明。

  第三句:“山花如绣颊。”唐人风俗,少女妆饰面颊,称“绣颊”。白居易有诗云:“绣面谁家婢,鸦头几岁女。”刘禹锡亦有诗云:“花面丫头十三四,春来绰约向人扶。”李白是“绣颊”代称少女,之形容山花。这句诗是说,那征虏亭畔的丛丛山花,在朦胧的月色下,绰约多姿,好像一群天真烂漫的少女,伫立江头,为诗人依依送别。

  第四句:“江火似流萤。”意思是说,那江上的渔火和江中倒映的万家灯火,星星点点,闪闪烁烁,迷迷茫茫,像无数萤火虫飞来飞去。

  全诗描绘了一幅令人心醉的春江花月夜景图:岸上山花绰约多情,江上火点迷离奇幻;古亭静立于上,小舟轻摇于下,皓月临空,波光滟滟。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美好感情和出游的喜悦,都从画面中显现出来。

  这首小诗写景简洁明快,近乎速写。李白善于从动的状态中捕捉形象,聚精积萃,抓住客观景物在特定环境下所显示出的特有神态,极简练的线条,迅速地勾勒出来,虽寥寥数笔,而逼真传神。如诗中的船、亭、山花、江火,都月为背景,突出多景物在光笼罩下所特有的朦胧美,唤起感。

夜下征虏亭拼音

chuán xià guǎng líng qù, yuè míng zhēng lǔ tíng.
船下广陵去,明征虏亭。
shān huā rú xiù jiá, jiāng huǒ shì liú yíng.
花如绣颊,江火流萤。
古诗文网     蜀ICP备2022020292号-6    www.chinazhtm.cn      Sitemap    Baidunews
法律声明:如有侵权,请告知网站管理员我们会在30个工作日内处理。E_mail:ybzzkj  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