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map    Baidunews
古诗文网,古诗三百首、经典古诗、古诗词
分类:古诗文 / 诗人大全 / 古诗词 / 古诗名句 / 古诗大全 /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唐代古诗

唐代古诗


新秋夜寄诸弟


2022-09-24 15:14:36 唐代古诗


作者 朝代 名句
韦应物 唐代古诗 两地俱秋夕,相星河。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于写景隐逸生活著称。

新秋夜寄诸弟原文

两地俱秋夕,相望共星河。
高梧一叶下,空斋归思多。
方用忧瘼,况自抱痾。
无将别来,颜鬓已蹉跎

新秋夜寄诸弟翻译

翻译
相隔两地都是秋天的夜晚,在这晚上,能与诸弟共望的,只有天上星河而已。
高高梧桐树飘落一片枯叶,独坐在空空的斋里,思念着故乡亲人。
朝廷对刚刚委以重任,生怕不能为解除人民的灾难和忧患,况且本来自己的身体就不太好。
虽然十分思念诸弟,但毕竟分别时间不算太久,还是不要过于在意这短期的分别,致颜鬓苍老,岁失时。

注释
①星河:银河。
②空斋:萧条的居室。
③用:因为。
瘼(mò):即民瘼,民生疾苦。民:避唐太宗世民之讳而改。
⑤微疴:病。
⑥颜鬓:容颜,鬓发。
⑦蹉跎:虚度年华,指衰

新秋夜寄诸弟诗意

两个地方都秋晚上,相对与星河。
高上一片叶子下,空斋归思多。
正在用关心人民疾苦,何况自己抱着小毛病。
没有分手来接近,她的头发已经失误。
* 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AI),仅供参考

新秋夜寄诸弟创作背景

《《新秋夜寄诸弟》韦应物 古诗》作于公元783年(唐建中四年),当时韦应物四十七岁,这年初夏,诗人由比部员外郎升任滁州刺史。诗人籍贯长安,原来又在中央任职,所常和诸弟栖共处;今虽升迁,但远在外郡,因而秋来十分思念弟,感而有此作。

新秋夜寄诸弟赏析

  首二句言新秋,但从中已流露思弟之苦:“两地俱秋夕,相望共星河。”这两句,“俱秋夕”的“俱”字,从两地落笔,点出与弟相思难会之苦;而秋风萧索之夕,更从季候中烘衬出一层悲凉之色。“共星河”的“共”字,反衬出除“星河”而外,其他别无可共。从而使人由今夕而想到已往。昔日在京,家庭欢聚,同桌共餐,携手同游,文津共渡,诗文同赏,无话不论,何等欢欣;而今“共望”的,却只“星河”在天。一个“共”字,反衬出诗人极其寂寞之感,透出诗人极其忆昔之情。

  如果说首二句,把兄弟的相思和思归之心还暗藏于字面之后,那么,次二句的这种感情表现得就更加明显了:“高梧一叶下,空斋归思多。”俗话说“一叶落而知天下秋”这高大的梧桐上,秋风偶吹黄叶落地,便引起诗人无限的思归之情。“高梧”对“空斋”,虽是衙署中实有之景,却正契合着诗人心境空寂的情愫;“一叶下”对“秋思多”,表面是因果关系的对仗,好像因“叶下”而生“归思”之想,而实则是因“归思多”才更注意了节候的变化,由此衬出诗人思念弟之殷切。[4] 念弟思归毕竟是个人小事,从政爱民才是职责大事。作为清正的官吏,诗人在这一点上是看得很清楚的。因而接下去写道“方用忧民瘼,况自抱微痾。”为递进之语,为尾联内容转折作铺垫。“无将别来近,颜鬓已蹉跎。”两句的言下之意是一定要好好从政爱民,切不可因思念弟而使岁月蹉跎。劝勉自己不要因念弟而变得苍老,正说明思弟情深,难于忘怀。

  这首诗语言浅近,感情深挚,诗人能把个人小事置于政大事之下,体现了一位清正官吏应有的思想品格。诗虽是古体,但有些诗句却清丽而又对仗工稳,情深而又不独溺于己情,表现了诗娴熟的作技巧。

新秋夜寄诸弟拼音

liǎng dì jù qiū xī, xiāng wàng gòng xīng hé.
两地俱秋夕,相望共星河。
gāo wú yī yè xià, kōng zhāi guī sī duō.
高梧一叶下,空斋归思多。
fāng yòng yōu rén mò, kuàng zì bào wēi ē.
方用忧瘼,况自抱痾。
wú jiāng bié lái jìn, yán bìn yǐ cuō tuó.
无将别来,颜鬓已蹉跎
古诗文网     蜀ICP备2022020292号-6    www.chinazhtm.cn      Sitemap    Baidunews
法律声明:如有侵权,请告知网站管理员我们会在30个工作日内处理。E_mail:ybzzkj  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