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map    Baidunews
古诗文网,古诗三百首、经典古诗、古诗词
分类:古诗文 / 诗人大全 / 古诗词 / 古诗名句 / 古诗大全 /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唐代古诗

唐代古诗


静夜思


2022-09-24 15:14:36 唐代古诗


作者 朝代 名句
李白 唐代古诗 床前明光,疑是地上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被后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绵州。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集》传世。762年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静夜思原文

床前明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低头故乡

静夜思翻译

直译
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韵译
皎洁月光洒满床,恰似朦胧一片霜。
仰首只见月一轮,低头教人倍思乡。

注释
⑴《静夜思》李白 古诗:静静的夜里,产生的思绪 。
⑵床:今传五种说法。
一指井台。已经有学者撰文考证过。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程实将考证结果写成论文发表在刊物上,还和好友创作了《诗意图》。
二指井栏。从考古发现来看,中国最早的水井是木结构水井。古代井栏有数米高,成方框形围住井口,防止人跌入井内,这方框形既像四堵墙,又像古代的床。因此古代井栏又叫银床,说明井和床有关系,其关系的发生则是由于两者在形状上的相似和功能上的类同。古代井栏专门有一个字来指称,即“韩”字。《说文》释“韩”为“井垣也”,即井墙之意。
三“床”即“窗”的通假字。本诗中的‘床’字,是争论和异议的焦点。们可以做一下基本推理。本诗的写作背景是在一个明月夜,很可能是月圆前后,作者由看到月光,再看到明月,又引起思乡之情。
既然作者抬头看到了明月,那么作者不可能身处室内,在室内随便一抬头,是看不到月亮的。因此们断定,‘床’是室外的一件物什,至于具体是什么,很难考证。从意义上讲,‘床’可能与‘窗’通假,而且在窗户前面是可能看到月亮的。但是,参照宋代版本,‘举头望山月’,便可证实作者所言乃是室外的月亮。从时间上讲,宋代版本比明代版本在对作者原意的忠诚度上,更加可靠。
四取本义,即坐卧的器具,《诗经·小雅·斯干》有“载寐之牀”,《易·剥牀·王犊注》亦有“在下而安者也。”之说,讲得即是卧具。
五马未都等认为,床应解释为胡床。胡床,亦称“交床”、“交椅”、“绳床”。古时一种可折叠的轻便坐具,马扎功能类似小板凳,但人所坐的面非板,而是可卷折的布或类似物,两边腿可起来。现代常为古代文献中或诗词中的“胡床”或“床”所误。至迟在唐时,“床”仍然是“胡床”(即马扎,具)。
⑶疑:像。
头:头。

静夜思诗意

在床前看天上明月洒在地上的月光,迷离中疑是秋霜一片。
举头望明月,不由得低下头来沉思,愈加想念自己的故乡。
* 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AI),仅供参考

静夜思创作背景

李白《《静夜思》李白 古诗》一诗的写作时间是公元726年(唐玄宗开元之治十四年)旧历九月十五左右。李白时年26岁,写作地点在当时扬州旅舍。其《秋夕旅怀》诗当为《《静夜思》李白 古诗》的续篇,亦同时同地所作。李白在一个明星稀的夜晚,诗人抬望天空一轮皓乡之情油然而生,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中外皆知的名诗《《静夜》。

静夜思拼音

chuáng qián míng yuè guāng, yí shì dì shàng shuāng.
床前明光,疑是地上霜。
jǔ tóu wàng míng yuè, dī tóu sī gù xiāng.
举头望明,低头故乡
古诗文网     蜀ICP备2022020292号-6    www.chinazhtm.cn      Sitemap    Baidunews
法律声明:如有侵权,请告知网站管理员我们会在30个工作日内处理。E_mail:ybzzkj  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