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map    Baidunews
古诗文网,古诗三百首、经典古诗、古诗词
分类:古诗文 / 诗人大全 / 古诗词 / 古诗名句 / 古诗大全 /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唐代古诗

唐代古诗


秋夜曲


2022-09-24 15:14:36 唐代古诗


作者 朝代 名句
张仲素 唐代古诗
张仲素(约769~819)唐代诗人,字绘之。符离(今安徽宿州)人,郡望河间鄚县(今河北任丘)。贞元十四年(798)进士,又中博学宏词科,为武宁军从事,元和间,任司勋员外郎,又从礼部郎中充任翰林学士,迁中舍人。张仲素擅长乐府诗,善写思妇心情。如"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春闺思》),"梦里分明见关塞,不知路向金微"(《秋闺思》),刻画细腻,委婉动。其他如《塞下曲》等,

秋夜曲原文

丁丁漏水夜长,漫漫轻云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

秋夜曲翻译

翻译
计时的漏壶在长夜里响起“丁丁”的滴水声,
天幕上轻云在缓慢地移动,月亮时而被遮住,时而又露了出来。
暗处的秋虫一整夜都在鸣叫着,
突然想起还没有给出征作战的丈夫准备寒衣,此时千万不要下霜。

注释
⑴丁丁:拟声词,形容漏水的声音。
其,多么。
⑶漫漫:形容轻云的形状变幻。
⑷暗虫:暗处的秋虫。
⑸通夕:整晚,通宵。
⑹响:鸣叫。
⑺征衣:出征将士之衣,泛指军服。
⑻寄:寄送,寄达。
⑼莫飞:千万不要下

秋夜曲诗意

丁丁冬冬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宵响,征衣服没有寄没有飞霜。
* 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AI),仅供参考

秋夜曲创作背景

张仲素于贞元十四年(798)进士,又中博学宏词科,为武宁军事,在军中亲眼目睹边关战士征夫离彼此之间念离别的苦痛之情,心中感慨良多,遂作《《秋夜曲》张仲素 古诗》

秋夜曲赏析

  计时的漏壶在静夜里响起“丁丁”的滴水声,一滴滴、一声声,仿佛都敲打在她心坎上。她听着,数着,心里着急地在想:“夜怎么这么长啊!”她百无聊赖地把目光投向天空,天幕上无边无际的轻云在缓慢地移动,月亮时而被遮住,时而又露了出来。思妇在失眠时的所见所闻,无不引动并加重着她的凄清孤寂的感情,并且写出了秋夜十分漫长、寂静、清冷的特点。

  在失眠的长夜里,暗处的秋虫通宵都在鸣叫着。听着听着,她突然想到该是给丈夫准备寒衣的时候了。诗歌三四两句琅琅上口,照应了诗题,暗示秋虫鸣叫时间之长,暗示了思妇(作者)对征人的关切和思念。第三句中的“通夕”二字明是写秋虫的鸣叫的时间之长,实际是暗示思妇通宵达旦未能成眠。“逼”字用得神妙,既“逼”出秋虫的叫声,衬出思妇难耐的寂寞,又“逼”得思妇转而想到丈夫没有寒衣,自然地引出了抒情的末一句。第四句“征衣未寄莫飞霜”是思妇内心的独白。她既是在向老天爷求告,又是在径直命令上天。无论是求告还是命令,都可从这天真的出语中窥见她对丈夫的无限深情。

  这首诗采用了画龙点睛的写法。前三句虽然是情取景,但没有末一句的点题,读者既无法领会景中之情,也不可能知道全诗主要抒写什么感情,诗中的主公又是谁。最后一句响起思妇情浓意深的一片心声,才揭开了全诗的主旨:原来诗在《《秋夜曲》张仲素 古诗》中所要弹奏的,不是别的,而是思妇心上的那根悠思绵绵弦。

秋夜曲拼音

dīng dīng lòu shuǐ yè hé zhǎng, màn màn qīng yún lù yuè guāng.
丁丁漏水夜长,漫漫轻云光。
qiū bī àn chóng tōng xī xiǎng, zhēng yī wèi jì mò fēi shuāng.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
古诗文网     蜀ICP备2022020292号-6    www.chinazhtm.cn      Sitemap    Baidunews
法律声明:如有侵权,请告知网站管理员我们会在30个工作日内处理。E_mail:ybzzkj  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