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map    Baidunews
古诗文网,古诗三百首、经典古诗、古诗词
分类:古诗文 / 诗人大全 / 古诗词 / 古诗名句 / 古诗大全 /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唐代古诗

唐代古诗


送陈七赴西军


2022-09-24 15:14:36 唐代古诗


作者 朝代 名句
孟浩然 唐代古诗 吾观非常者,碌碌在前。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因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称为“王”。

送陈七赴西军原文

吾观非常者,碌碌在目前。
君负鸿鹄志,蹉跎剑年。
一闻边烽动,万里忽争先。
余亦赴京国,当献凯还。

送陈七赴西军翻译

翻译
我看一些非凡之人,被眼前的小事纠缠。
你颇具有远大志向,文武才华耽误多年。
听说边境有敌入侵,立即赴军万里争先。
我将进京谋求功名,何时你才胜利归来?

注释
1.此诗选自《道光中卫县志》。陈七,未详,当为行七。西军,约指驻安西(今新疆一带)的军队。
2.非常者:非凡的人。
3.碌(lù)碌:平庸,一般。
4.鸿(hóng)鹄(hú)志:《史记·陈涉世家》:“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勿相忘!’庸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此以有远大志向的鸿鹄(天鹅)比陈七。鸿鹄:鸟名,飞得高远。
5.蹉(cuō)跎(tuó):耽误失时。比喻失意,时间白白过去,光阴虚度。书剑年:指读书做官、仗剑从军的年月。剑,指文武之事。
6.剑:指文才武略。
7.边烽动:边塞上的军事行动。烽:烽火。古时边境有敌入侵。在高台上烧柴或狼粪报警。
8.京国:京城。
9.何当:何时可
10.献:献功。
11.凯(kǎi)还:胜利归来

送陈七赴西军诗意

我看这不是平常的,碌碌在眼前。
你背着鸿鹄志,失误剑年。
一听说边疆烽火举动,万里忽然抢先。
也赴京国,为什么要献凯旋。
* 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AI),仅供参考

送陈七赴西军赏析

  首联,诗人从生活经验上远远起笔,说非凡之人往往在眼前干些小事,无所作为,消除友人对仕途失意的愧恨,为后文的称颂勉励作好铺垫。首句的“吾观”二字,把这一生活经验,说成亲眼所见,表达得斩钉截铁,使人不得不信。

  第二联由普遍转到个别,具体写友人的抱负和遭遇。前后两联意脉贯通,应接严谨。“鸿鹄志”三字是对友人的称赞,也是诗人“冲天羡鸿鹄”的勃勃雄心的表露。“蹉跎”一句,为友人申述了怀才不遇的悲愤,也表现了诗人宏图难展,碌碌无为的苦闷。

  第三联由感伤转入豪放,用数字对举法构成顿挫。“一闻”对“万里”,再着一个“忽”字,把友人不计得失,急于国难,努力争先的精神和形象,表达得很是鲜明。

  最后反诘句终篇,扣住题意,表明自己也将进京寻找前程,并预祝友人旗开得胜,早日献功阙下。

  全诗浑健壮逸,当为孟诗别调。此诗的情绪比较复杂,它一方面赞扬了陈七素有大志,一闻边关有敌入侵,便立即争先从军,万里赴敌,身许国的精神,表现了诗人关心国事,预祝友人早凯旋的感情;另一方面又抒发了对明主弃才,友失意的愤慨。全诗既有称颂又有勉励,既饱含又无迹可

送陈七赴西军拼音

wú guān fēi cháng zhě, lù lù zài mù qián.
吾观非常者,碌碌在目前。
jūn fù hóng hú zhì, cuō tuó shū jiàn nián.
君负鸿鹄志,蹉跎剑年。
yī wén biān fēng dòng, wàn lǐ hū zhēng xiān.
一闻边烽动,万里忽争先。
yú yì fù jīng guó, hé dāng xiàn kǎi hái.
余亦赴京国,当献凯还。



古诗文网     蜀ICP备2022020292号-6    www.chinazhtm.cn      Sitemap    Baidunews
法律声明:如有侵权,请告知网站管理员我们会在30个工作日内处理。E_mail:ybzzkj  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