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map    Baidunews
古诗文网,古诗三百首、经典古诗、古诗词
分类:古诗文 / 诗人大全 / 古诗词 / 古诗名句 / 古诗大全 /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唐代诗人

唐代诗人


陆贽


2022-10-01 09:20:39 唐代诗人


朝代 唐代诗人 别称 陆九、陆宣公
字号 字敬舆 出生地 苏州嘉兴
出生时间 754年 更多古诗 古诗文
陆贽(754年—805年),字敬舆。吴郡嘉兴(今浙江嘉兴)人,唐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政论家。溧阳县令陆侃第九子,人称“陆九”。永贞元年(805年)卒于任所,追赠兵部尚书,谥号宣。陆贽工诗文,尤长于制诰政论。所作奏议,多用排偶,条理精密,文笔流畅。权德舆称其“榷古扬今,雄文藻思”。《全唐诗》存诗3首。有《陆宣公翰苑集》24卷行世,另有《陆氏集验方》50卷。

陆贽介绍

陆贽人物生平

家门寒微
陆贽生于唐玄宗天宝十三载(754年),相传出生在苏州嘉兴城内甜水井(今嘉兴市区斜西街东首)。陆氏自东汉末即为江南望族,陆贽出生时家门已衰落。其父陆侃曾任溧阳(今江苏溧阳)县令,后因陆贽显贵,赠礼部尚书。陆侃早逝,陆贽幼年受母教成长,人称“陆九”。他有独立见解和操守,与众不同,学习儒学颇为勤苦。

陆贽德宗内相大历六年(771年),十八岁的陆贽中进士,又应博学鸿词科考试得高第,授华州郑县县尉,后被免职回乡。寿州刺史张镒名望很高,陆贽去参见,交谈了三天,张镒认为他是奇才,请与他结为忘年交。陆贽告辞时,张镒赠钱百万,说:“请作为太夫人一日饭食的费用。”陆贽不肯接受,只收了一串茶叶,说:“斗胆不收您赠送的厚礼。”他凭文牍判词写得出类拔萃,补任渭南县主簿(《新唐书》作渭南县尉),后迁任监察御史。

唐德宗李适即位后,派黜陟使庾何等十一人巡视天下。陆贽游说使者,请求用“五术”察看风俗民情,“八计”考察地方官政绩,“三科”选拔才智出众的人才,“四赋”管理财政“,六德”安定疲困的人,“五要”精减官员。李适还在做太子时就听说过陆贽的名声,此时任命他为翰林学士,调任祠部员外郎。陆贽性情竭忠尽心,担任近侍之职后,感念李适重用了解自己,想有所作为效力报答,所以政事上的缺失,无论大小他一定陈述,因此李适更加厚待陆贽。

当时藩镇跋扈,朝政紊乱,叛军陷长安,军阀朱泚僭越称帝,陆贽随李适避乱奉天,转为考功郎中。李怀光叛乱,又扈从李适逃往梁州,转谏议大夫。自任翰林学士后,即参赞机要,负责起草文诏,甚得朝廷倚重。朝政千头万绪,大量诏书均由陆贽起草,他疾笔如飞,凡所论列,无不曲尽情理。在艰难的日子里,虽然有宰相,但是无论大事小事,李适一定要与陆贽商量,号称“内相”。李适无论到哪里去,也一定要有陆贽伴随。由于梁州、洋州道路险恶难行,李适曾经与陆贽失散。过了一夜,陆贽还没有到来,李适担惊发愁流眼泪,征召能够找到陆贽的人,赏赐一千金。过了许久,陆贽才到,李适非常高兴,太子李诵以下的人们都来祝贺。然而,陆贽常常直言谏诤,有违李适的意旨。卢杞虽被贬官,但李适内心中还是庇护他。陆贽极力陈诉卢杞的邪恶导致了变乱,李适虽然表面上同意,心中却很不高兴。所以,刘从一、姜公辅都从低的职位进用为宰相,陆贽得到李适的恩宠和知遇虽然隆盛,却没有出任宰相。回到京城后,陆贽任中书舍人,仍任翰林学士。母亲韦氏仍然在江东,李适派宦官接她回京城,“搢绅荣之”。不久陆贽因守母丧而解职,回到东都洛阳,寄住于嵩山的丰乐寺。各方面赠送的礼物一概不收,只有韦皋是贫贱时的故交,事先通报,说所送的礼物是李适命令他收的,陆贽才收下。李适又命宦官把陆贽父亲的灵柩从嘉兴护送到洛阳安葬。

贞刚律己
守丧期满后,陆贽以权知兵部侍郎职务召回,又任翰林学士。陆贽入朝谢恩时,拜伏在地抽泣,李适也感动地站起身来,改换容仪抚慰他。爱重礼遇更加优厚,天下的人认为他能当宰相。但窦参对他一向心怀不满,嫉妒他。陆贽也多次向李适报告窦参贪污纳贿,二人因而不和。

贞元七年(791年),罢翰林学士职,拜兵部侍郎,知贡举。

贞元八年(792年),窦参被免,陆贽拜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出任宰相。

陆贽执政期间,公忠体国,励精图治,具有远见卓识。在当时社会矛盾深化,唐王朝面临崩溃的形势下,他指陈时弊,筹划大计,为朝廷出了许多善策。他对李适忠言极谏,建议李适了解下情,广开言路,纳言改过,轻徭薄赋,任贤黜恶,储粮备边,消弭战争。这些建议有些为李适采纳,化为实际政策。特别是在藩镇叛乱举国动摇的情势下,规劝李适下诏罪己,为李适起草了诚挚动人的诏书并颁行天下,前线将士为之感动,有的听到后痛哭,叛乱者上表谢罪。由于他善于预见,措施得宜,力挽危局,唐王朝摇摇欲坠的局面得以转危为安。陆贽秉性贞刚,严于律己,自许“上不负天子,下不负所学”,以天下为己任,敢于矫正人君的过失,揭露奸佞误国的罪恶。他认为立国要以民为本,对“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的尖锐对比,深为愤慨,同情人民的悲惨生活。他力劝李适爱人节用,轻徭薄赋,反对横征暴敛,主张使“一代黔黎,跻富寿之域”。

受诬被免
陆贽为相期间,户部侍郎、判度支裴延龄以谄佞得李适信用,“天下嫉之如仇”。陆贽仗义执言,多次上书参奏裴延龄的罪行。裴延龄日加诋毁陆贽,而李适也不悦陆贽的进言,遂于贞元十年(794年)罢陆贽为太子宾客。

陆贽本来谨慎小心,一向不与宾客交往。裴延龄猜到李适对陆贽薄情,趁机进谗言,百般污蔑他,李适发怒,想杀掉陆贽,多亏阳城等人一同上奏章替陆贽分辩,才免死降为忠州(今重庆忠县)别驾。

后来,李适又渐渐思念陆贽,恰逢薛延任忠州刺史,传达李适慰劳的旨意。韦皋多次上奏请求让陆贽代领剑南节度使,但李适仍有记恨,不肯授任。

陆贽谪居僻地,仍心念黎民,因当地气候恶劣,疾疫流行,遂编录《陆氏集验方》五十卷,供人们治病使用。

卒于贬所
贞元二十一年(805年),唐顺宗李诵即位,下诏召还陆贽。诏书还没有到达贬所,陆贽已经逝世,享年五十二岁。获赠兵部尚书,谥号“宣”。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陆贽与历代功臣四十人从祀历代帝王庙。

古诗文网     蜀ICP备2022020292号-6    www.chinazhtm.cn      Sitemap    Baidunews
法律声明:如有侵权,请告知网站管理员我们会在30个工作日内处理。E_mail:ybzzkj  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