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map    Baidunews
古诗文网,古诗三百首、经典古诗、古诗词
分类:古诗文 / 诗人大全 / 古诗词 / 古诗名句 / 古诗大全 /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唐代古诗

唐代古诗


雨后晓行独至愚溪北池


2022-09-24 15:14:36 唐代古诗


作者 朝代 名句
柳宗元 唐代古诗 宿云散洲渚,晓村坞。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厚,唐代河东(今西运城),杰出诗、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时难轩轾。

雨后晓行独至愚溪北池原文

宿云散洲渚,晓日明村坞。
临清池,风惊来雨。
适无事,偶此成宾主。

雨后晓行独至愚溪北池翻译

翻译
昨夜的落云闲散地飘浮在水中的小洲,初升的太阳照亮了山村的茅庐。
清清的池塘边高挺立,微风吹落了夜雨带来的满珍珠。
的心中正好平静无事,与美景相对恰如宾客与主人相处。

注释
⑴愚溪北池:在愚溪钴鉧(mǔ)潭北约六十步。池水清澈,冬夏不涸。池水沿沟流入愚溪。
⑵宿云:昨夜就有的云。
⑶洲渚(zhǔ):水中的小块陆地。《尔雅·释水》:“水中可居者曰洲,小洲曰渚。”这里指水边山地。
⑷明:照明,形容词作动词用。
⑸村坞(wù):村庄,多指山村。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凹的地方。
⑹予:
⑺偶此:与景物相对。
⑻宾:指前景。
⑼主:作者自指。

雨后晓行独至愚溪北池诗意

宿说散沙洲,旭日明村坞。
临清池,风惊昨夜下雨。
心恰巧没事,偶这成主人。
* 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AI),仅供参考

雨后晓行独至愚溪北池创作背景

《《雨后晓独至愚溪北池》柳宗元 古诗》这首五古诗作于元和五年(810年),也是柳宗元被贬永州司马的第五年。柳宗元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失败,受到牵连,于顺宗永贞元年(805)被贬为永州司。几年来,他遭受的打击接踵而至,“国忧加身愁”使他自觉不自觉地在自己的许多文中抒发胸中愤懑,表达孤寂之

雨后晓行独至愚溪北池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愚池雨后的晨景。它通过对“宿云”、“晓日”、“高”和“清池”等景物的描写,展示了一幅雨霁云销的明丽图景。

  诗人紧扣题目中的“雨后晓行”先概写愚池周围环境。首句“宿云散洲渚”把时间推到昨夜,点明夜里一场雨后,天空中的最后几片残云,从水中的沙洲上飘散而去。这时,早晨的太阳渐渐升起,灿烂的阳光照耀着远近村落,使之呈现出一片光明。

  起首两句,从形象地描写雨后愚池的景物入手,来点明“雨后晓行”。夜雨初晴,隔宿的缕缕残云,从洲渚上飘散开去;初升的阳光,照射进了附近村落。这景色,给人一种明快的感觉,使人开朗,舒畅。三、四句进一步写愚池景物,构思比较奇特,是历来被传诵的名句。“高临清池”,不说池旁有高,而说高下临愚池,是突出高,这与下句“风惊夜来雨”有密切联系,因为“风惊夜来雨”是从高而来。这“风惊夜来雨”句中的“惊”字,后人赞其用得好,宋人吴可就认为“‘惊’字甚奇”(《藏海诗话》)。夜雨乍晴,沾满在叶上的雨点,经风一吹,仿佛因受惊而洒落,奇妙生动,真是把小雨点也写活了。这里也隐喻诗人自身所处的环境,虽然被贬,但仍怀抱着昨日风雨终会逝去,明日骄阳必定升起的信念。末二句,诗人把自己也融化入景,成为景中的人物。佳景当前,正好遇上诗人今天心情舒畅,独步无倡,景物与我,彼此投合,有如宾主相得。这里用的虽是一般的叙述句,却是诗人主观感情的流露,更加烘托出景色的幽雅宜人。有了它,使前面四句诗的景物描写更增加了活力。这两句中,诗人用一个“适”字,又用一个“偶”字,富有深意。它说明诗人也并非总是那么闲适和舒畅的。

  读这首诗时,就宛如欣赏一幅池旁山村高、雨后云散出的图画,画面开阔,色彩明朗和谐,而且既有静景,也有动景,充满着生机和活力。而读出诗心中那份乌云终会散去,光明终将来临的坚定的信念,诗中所抒发的情,与诗所描写的景和谐而统,在艺术处上是成功的。

雨后晓行独至愚溪北池拼音

sù yún sàn zhōu zhǔ, xiǎo rì míng cūn wù.
宿云散洲渚,晓日明村坞。
gāo shù lín qīng chí, fēng jīng yè lái yǔ.
临清池,风惊来雨。
yǔ xīn shì wú shì, ǒu cǐ chéng bīn zhǔ.
适无事,偶此成宾主。



古诗文网     蜀ICP备2022020292号-6    www.chinazhtm.cn      Sitemap    Baidunews
法律声明:如有侵权,请告知网站管理员我们会在30个工作日内处理。E_mail:ybzzkj  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