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map    Baidunews
古诗文网,古诗三百首、经典古诗、古诗词
分类:古诗文 / 诗人大全 / 古诗词 / 古诗名句 / 古诗大全 /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五代古诗

五代古诗


浣溪沙


2022-09-24 15:14:36 五代古诗


作者 朝代 名句
李煜 五代古诗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开宝八年,宋军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后因作感怀故国的名词《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精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词的成就最高。千古

浣溪沙原文

转烛飘蓬一梦归,欲寻陈迹怅人非。
天教心愿与身违。
待月池台空逝,荫花楼阁漫斜晖,登临不惜更沾

浣溪沙翻译

翻译
真是世事变幻莫测,像那风摇烛火一样飘忽不定,又像是漂流的浮萍一样,最终只是如梦一场,想要寻找往昔的旧痕,可已是物是人非,能到哪里去寻找呢?隔着重重山水。这就是天意如此吧。让我的内心所想与实际情况相反。
我站在池塘上,看着流水无情空自流淌,那高大楼阁的阴凉遮住了花草木,注视着傍晚的阳光,眼前满是夕阳的余晖,登高望远,再也看不到往昔熟悉的身影,看不到日思夜想的古国山河,禁不住流泪满面,任那泪沾湿衣襟,就让他痛快地流个够吧。

注释
①转烛:风吹烛火。这里用来比喻世事变幻莫测。唐代杜甫《佳人》中有“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之句。飘蓬:飘动的蓬草,这里比喻人世沧桑,飘泊不定。蓬,蓬草,多年生草本植物,枯后根断,遇风飞旋,故又称飞蓬。
②陈迹:过去事情遗留下来的痕迹。怅:怅惘,不如意。
③教:让,令。
④待月:这里暗指夜深人静时情人私下约会。池台:池苑楼台。逝:逝去的流,常用来比喻已过去的时间或事情。
⑤荫花:《全唐诗》中作“映花。荫,隐藏,遮挡。漫;同“谩”,弥漫。斜晖:傍晚的辉。南朝梁简文帝《序愁赋》中有句:“玩之入户,斜晖之度寮。”
⑥沾:沾湿,浸润。

浣溪沙诗意

转灯飘蓬一梦归,想寻陈迹惆怅人不是。
天教心愿与身体违背。
待月池台空逝水,荫花楼阁漫斜晖,登临不惜再沾衣。
* 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AI),仅供参考

浣溪沙赏析

  这首词写作者怅恨无依、登临感怀的情状。词的上片“人生如梦”开篇,感叹自己身如“转烛”“飘蓬”,恍在梦中。既然人生如梦,则不如常在梦中,因为也许只有梦中才能得归故国,重拾旧欢。只可惜“欲寻陈迹”但却满眼物是人非,徒增怅恨而已。心愿难遂,怅恨难消,这一切看来似乎天意,自己只能在这凄苦寂寞的现实中徒唤奈何了。上片三句是句句感慨,字字关情,总把自己的怀想和残酷的现实对照起来写,反差明烈,充分地烘托出作者愁恨难泯、无可奈何的悲痛心情。[4]

  词的下片写景起,即景抒怀。“待月池台”既是眼前之景,更是心中之境,作者心如“池台”,有“待月”之思,思之不得,所有“空逝水”之叹,一个“空”字,道出了作者满怀的寂寞和凄凉。“荫花楼阁”是所见之景,大概也是所怀之梦,一切美好的景色都被夕阳斜照映出满目的惨淡凄伤,这大概也是梦回归国的心中景况。“登临”二字是词眼,一切的感伤也许是“登临”造成的,登高望远,怀思故国,故国已失,怅恨无已,各种各样的忧思、烦懑纷至沓来,于是“泪沾衣”。可是作者这里又用了“不惜”二字,有深意,既写出作者亡国失家后必然的愁苦,也写出作者悔恨自责、宁愿多承受些这锥心之痛的复杂情怀,所“登临”也许是已“登临”,正“登临”,但恐怕更多是还要“登临”,苦也“登临”之意。作者的复杂心境句带之,更婉转凄切,至真至到。[4]

  全词前直后曲,直笔如平常话,曲笔如林间幽径,搭配得当,相得益彰。虽调稍显低沉,但挚,有相当的艺术感染力。

浣溪沙拼音

zhuǎn zhú piāo péng yī mèng guī, yù xún chén jī chàng rén fēi.
转烛飘蓬一梦归,欲寻陈迹怅人非。
tiān jiào xīn yuàn yǔ shēn wéi.
天教心愿与身违。
dài yuè chí tái kōng shì shuǐ, yīn huā lóu gé màn xié huī, dēng lín bù xī gèng zhān yī.
待月池台空逝,荫花楼阁漫斜晖,登临不惜更沾
古诗文网     蜀ICP备2022020292号-6    www.chinazhtm.cn      Sitemap    Baidunews
法律声明:如有侵权,请告知网站管理员我们会在30个工作日内处理。E_mail:ybzzkj  126